本課程安排選課200位同學「走出校園、走進社區、關懷弱勢」,大規模且密集地訪視關懷學校周邊的225個弱勢家庭。經過近一年來我們全體師生的努力,成果極為豐碩,受到各界的肯定。今(15)日更獲得「台北市愛心行善會」的響應,在下著細雨的寒冬,專程自台北市來三峽的本校舉辦「歲末關懷金」及「愛心物資」的捐贈典禮,希透過我們北大師生的雙手,嘉惠三峽鎮100戶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獨居老人,正所謂寒冬送暖。
朱彥華老師說,在上(11)月下旬時,其與「台北市愛心行善會」的理事長楊西川見面敘舊談起雙方的近況時,楊理事長便主動提起願意與我們課程來合作相關的愛心活動,並邀朱老師參加該會12月7日晚間的理監事會,會中氣氛熱烈而溫馨,雙方一拍即合,正式敲定今日的捐贈典禮之合作計畫。朱老師說,我們課程從今年3月份迄今,訪視225個關懷家庭之累計次數已超過1,500次,雖然每次北大學生走出校園訪視時皆攜帶幾百元的愛心物資做為伴手禮,已算不失禮,但能進一步為100個關懷家庭爭取到每戶1,200元的「歲末關懷金」,其內心真的是很高興。
今(15)日「台北市愛心行善會&國立台北大學服務學習與社會關懷課程—歲末關懷金捐贈典禮」於上午9點30分,在本校行政大樓六樓簡報室舉行,「台北市愛心行善會」楊西川理事長帶領10位理監事遠從台北市而來,而本校則由侯崇文校長親自出面接待並代為接受楊西川理事長捐贈的12萬元「歲末關懷金」,及3萬元的「愛心物資」。隨後,侯崇文校長並回贈台北大學的感謝狀予楊理事長,整個典禮的場面簡單而隆重。
本校侯崇文校長致辭時表示,感謝「台北市愛心行善會」對北大「服務學習與社會關懷」課程的認同與支持,對「台北市愛心行善會」的善行與義舉,表達由衷的謝意。侯校長說,社會上做愛心的人越多,有錢的人來出錢,有力的人來出力,社會才會更溫暖。而北大在朱彥華老師開設「服務學習與社會關懷」課程的努力下,同學們也增加了對人文與社會的關懷,無形之中品德與人生觀也獲得提升。
「台北市愛心行善會」楊西川理事長則說,該會自民國82年成立以來,每年都會舉辦相關愛心活動,但大多數是到安老院或孤兒院等機構來辦活動,也曾到花蓮縣與鄉鎮市公所合作,通知獨居老人到定點來領取紅包以為關懷,但是與大學合作則是頭一遭。楊理事長說今日的模式很棒,該會既可關懷弱勢,又可以結合年輕大學生來做品德教育,使該會的愛心活動具有多重意義,希望未來能有機會再與台北大學一起來合作。
朱彥華老師表示,「台北市愛心行善會」所捐贈的12萬元「歲末關懷金」,及3萬元的「愛心物資」,將由我們課程200位同學利用每周一至周五訪視時,轉送給我們課程平日訪視關懷的三峽鎮100個關懷家庭,包括90戶的低收入戶,及10戶的中低收入的獨居老人,每戶1,200元的「歲末關懷金」,及300元的花蓮地區優質米2包與南瓜米粉1包等「愛心物資」,此將對這100個關懷家庭有一點點實質的幫助。適逢歲末寒冬之際,相信這寒冬送暖的活動,會溫暖關懷家庭及北大師生的心頭。
在捐贈典禮之後,「台北市愛心行善會」一行11人,在朱彥華老師及北大同學們陪同下,到三峽鎮三樹路222巷的低收入戶獨居老人劉先生家中訪視關懷。劉先生獨居在一家舊工廠廠房內十多年,沒有廁所、仍飲用井水,其因年輕時在礦坑工作而罹患塵肺症,一個人獨自過著清苦的生活,看到北大師生及「台北市愛心行善會」一行16人來訪,開心地接受「台北市愛心行善會」理事長楊西川親自致贈的1,200元的「歲末關懷金」,及300元的「愛心物資」,頻頻向大家致謝。
朱彥華老師進一步說,將利用我們課程從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的平時訪視,及晚上其親自帶隊的午夜服務之機會,在兩周之內,將「台北市愛心行善會」捐贈的100袋「歲末關懷金」,在12月底之前全數發出,給這100個關懷家庭一個歲末寒冬的關懷與溫暖。
活動照片如下:
台北市愛心行善會捐贈:
花蓮縣光豐地區農會富田白米(2公斤裝)200包
農耕牌南瓜米粉(200公克)100包
翌(16)日聯合報及自由時報的報導